随着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家持续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特别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将数字中国归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去,要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为我们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保险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风险保障服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与其他环节相比,保险与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互动与融合更加深入和广泛,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是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和助推器。
近年来,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我国保险业正在加速布局数字化转型。从直观数据来看,2021年,保险全行业信息科技投入超370亿元,同比增长5.41%。保险企业信息科技投入352.22亿元,同比增长5.86%,保险企业整体信息科技投入在保费收入中占比约0.67%,连续3年实现占比增长。保险企业信息科技工作人员60010人(含外包人员32719人),同比增加9.8%。
2022年1月,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明确目标:到2025年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治理更加健全,科技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这也为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明了发展方向。保险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在当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呈现出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数字化治理能力备受行业关注。数字化转型作为保险行业构建创新型发展模式的重大战略,不是单纯的数字技术应用,而是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数据治理体系,其中包括顶层规划设计、组织架构保障、人才资源配置、考核评价配套、数据资产管理机制等,通过这些治理工作,推动企业在意识、组织、方法、文化等方面发生转变,从而实现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有效推进。
二是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加速融合。保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使数字技术覆盖其业务及经营管理的全流程,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转型,优化客户体验,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保险营销和服务能力。数字技术与保险场景、模式创新有效融合,凸显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
三是数字化基础能力建设作用凸显。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能力,包括数据能力建设和科技能力建设。其中数据能力建设是通过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增强数据管理能力,加强数据质量控制能力,帮助保险企业将数据要素有效转变为有价值的数据资产,进而提高数据应用能力。科技能力建设是根据保险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通过加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弹性供给,优化科技架构支撑能力,建立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的敏捷研发运维体系,不断提高新技术应用和自主可控能力。
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演进与发展,保险行业通过科技驱动优化存量传统保险业态、升级增量创新业态、重构保险价值体系,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型数字化保险生态。当然,数字化转型自身所具有的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个性化的特点,保险企业在公司规模、发展阶段、专注领域的差异,让行业也面临着一些共性挑战,需要行业统筹协调,共同应对:
一是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已被普遍认同,但清晰可行的战略路径还需要下大力气去探索。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实现业态“重构”、价值链“重塑”、经营基础“重整”及体验“重新定义”的过程。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IT的转型,也是对企业整体性、系统性的变革,是企业转型的核心战略。
调研显示,保险行业中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心战略的公司企业占55%,定位为辅助战略的公司企业占29%,只有16%的公司企业还没有全局层面的规划。但在具体的战略路径中,通过对传统组织架构进行变革,实现整体数字化战略实施的认识还没有切实统一,数字化战略与业务发展“两条线,两层皮”现象还较为普遍。同时,在资源匹配上,资金、人才投入不足;在数字化转型价值体现上周期长、见效慢的“双难”局面没有完全改变;在实施能力上,“修补+更新”的数字化转型路径,还难以形成全场景的数字化规模效应;在组织匹配上,还缺乏数字化转型创新敏捷化的协作机制,缺乏数字化转型的组织保障,还需加大力度探索构建与数字化发展相匹配的敏捷型组织。
二是数字化技术的优化作用已经逐渐显现,但整体科技的支撑能力还需要下大力气提升。根据调研数据,88%的保险机构通过引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实现业务流程升级,提高保险业务办理效率。但新技术真正实现赋能业务领域创新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这主要是因为新技术在业务赋能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不足,衡量新技术产出成效的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新技术在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上还比较保守。同时,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另外两项重要科技支撑,在数据潜能释放上,行业数据要素效能还没有大规模显现,数据丰富度不足,数据质量不高,数据治理与数据标准建设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数字化基础底座建设还需更加扎实,技术架构升级与转型工作还需进一步加速。
三是数字化发展的阶段差异已被充分认识,但行业协同的发展格局还需要下大力气去构建。调研数据显示,在所有保险公司中,处于数字化转型起步阶段占到了50%,处于加速阶段的占比25%,有6家企业已实现全面数字化,但仍有13%的保险公司没有进行实际意义的数字化转型。这种在发展阶段上的明显差异,以及由于规模、业务特点等因素,带来的资源投入、科技产出效能等方面的巨大不平衡,让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引领者的头部保险公司或大型保险集团,其成功模式、成熟技术无法较为有效地运用到中小保险公司中,还难以形成全行业携手并进,同步发展的局面。
党的二十大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为现代产业体系和新经济发展形态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和更高质量的服务是保险业数字化发展的题中之义。保险业数字化创新和应用,将进一步激活社会发展活力、增进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下一步,保险业将把明确战略目标、激发数据效能、促进全价值链创新、夯实转型建设基础等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
一是要进一步聚焦数字化转型新目标。把数字化转型战略作为保险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数字化转型愿景、目标,以数字化赋能新型业务能力为主线,有效融合业务、技术、管理等相关内容,通过数据驱动将业务经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理念、思维模式、方法和机制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切实激发数字化转型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二是要进一步挖掘数据要素新效能。要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要素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数据资源高效利用。要优化数据治理机制,制定数据治理策略,优化数据管理组织,规范数据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数据定义,强化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实现口径统一。要整合内部数据、共享数据以及外部数据,多渠道打破数字鸿沟,形成与产业数据、行业数据的技术对接标准,提高数据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建立企业级数据资产管理框架,充分融合业务、技术和管理,对数据进行有效控制、共享、保护和交付。要强化数据安全防护,规避合规风险,稳健推进保险业全面数字化转型进程。
三是要进一步激发价值链数字化新动力。要聚焦数字化转型核心价值点,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保险价值链的优化与重塑,促进保险行业创新商业模式的构建。要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打造特色化产品创新,实现多层次产品体系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产品原子化及组装机制。要创新客户洞察与高度定制化能力,升级渠道交互支持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全渠道一致客户体验。实现数字化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打造统一的数字化运营协作平台,提升自动化、智能化作业水平。拓展高效化数字服务,建设数字化客服体系,进行全旅程体验优化,运用数字技术完善服务生态圈建设。要构建数字化实时风控体系,拓展风险偏好体系数字化管理,关键风险点智能监测预警,提高法律合规工作线上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要进一步升级数字化转型科技底座。要不断升级技术架构,打造高效的数字化底座。通过数字化技术降低保险业务系统的耦合性,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配置性,利用技术架构升级满足线上大流量、高并发的业务场景。通过保险核心业务系统的云原生化、分布式架构体系的引入,实现业务系统的敏捷架构转型,面向创新场景提供快速、灵活的服务迭代能力,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通过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云化技术、多云协同技术,打造弹性扩展能力。要通过构建立体化的管理、安全防护方案,从网络、数据、业务等多层次为保险企业构筑安全运营保障。
五是要进一步夯实数字化转型保障基础。要建立对数字化转型稳定、持续性的资金及技术投入机制,提高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构建科学的转型投入评价体系。要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组织效能,加快推动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目标的企业组织体系变革,通过在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意识、数字化管理流程与制度、数字化考核激励、敏捷创新等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切实保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活力与动能。
来源:CIC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专家委(202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