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出发,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在建设农业强国中,财政发挥重要职能作用,通过强化投入保障、优化政策供给,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优先保障
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亿元、水利资金941亿元、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亿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156亿元……2022年底,中央财政密集提前下达2023年的一系列涉农资金。“大手笔”的财政投入,为新一年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粮草军需”。
中央财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积极拓宽“三农”投入渠道,支持地方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资金决策者和供给者,应毫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秘书长申学锋说。
完善农业农村发展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从2022年中央财政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安排中得到充分体现: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204.85亿元;安排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共计1095.74亿元,支持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1亿亩;支持扩大水利有效投资,通过水利发展资金、相关政府性基金等安排资金1178亿元;安排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301.46亿元,支持各地充分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平台作用,持续探索财政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和示范样板……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
“继续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重点向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财政部部长刘昆在部署2023年财政工作时表示。
在中央财政加紧下达2023年支持乡村振兴资金的同时,各省市在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也加大投入力度。比如,2023年,四川的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乡村振兴方面安排资金238.2亿元,占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河南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省级共安排资金 157.9亿元,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河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省级安排161.3亿元,同比增长5%,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据悉,下一步,中央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资金保障还将继续加力,包括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
“财政将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支农政策的重中之重,接续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
聚焦重点环节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财政如何持续发挥效能?近年来,中央财政注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
统计显示,2022年,按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扶上马送一程等要求,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按照只增不减的原则安排1650亿元,比上年增加84.76亿元,并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推进乡村振兴底子薄的地区倾斜。
财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督促指导各地围绕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管好用好衔接资金。明确要求各地将重点帮扶县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突出位置,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对重点帮扶县的倾斜支持力度,促进补好短板、守牢底线。
同时,进一步突出资金支持重点,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健全产业项目利益联结机制。此外,统筹支持有利于促进增收的相关领域,帮助脱贫群众、监测对象持续增收,支持因地制宜补齐农村供水设施等必要的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短板,改善脱贫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资金使用效益至关重要,必须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近年来,财政部门对衔接资金的监管保持高压态势,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发挥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同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分配衔接资金时,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省份按地区予以分档奖励,奖励资金按照资金管理办法用于支持巩固衔接工作。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今年要继续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重点向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在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衔接资金保障力度的同时,要细化衔接资金政策,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任务、重点环节,用好管好衔接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申学锋说。
推动多元投入
近日,江西省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总部成功发行了2023年第二批政府债券,均为新增专项债券,其中包括乡村振兴专项债券超8.5亿元。
中央一号文件在部署“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时提出,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申学锋认为,乡村振兴需要庞大资金量,必须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力量,构建财政投入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
“近年来,财政工具在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方面更加丰富和立体,不仅是直接帮扶,还通过财政和金融相结合、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衔接等方式来帮助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业质量提升。目前农村发展还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地方政府债券在投向支农项目的时候,优先推进、快速执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何代欣说。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券,无论是一般债券还是专项债券,都把农业农村以及乡村振兴作为重点支持领域。统计显示,2016年至2020年,全国各地用于支持脱贫攻坚、易地扶贫、农林水利等领域的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共11524亿元,其中2020年3799亿元、占当年发行额的8.3%。
与此同时,农业保险日益成为广大农户的“定心丸”和农业生产“稳定器”。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全年实现农业保险保费规模1192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434.53亿元,同比增长30.3%,财政支持对农业保险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专家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补齐一系列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乡村振兴、农林水利等专项债券成为激活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的重要路径。“要激发金融资本向农业农村融资授信的积极性,形成‘财政+担保+保险’三位一体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申学锋说。
来源:经济日报(2023.3.2)